关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情况的报告(人大调研)修改稿(2)
2021-12-21 16:55:31
关于我县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情况的报告一、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情况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改革活县”的战略部署和“进十争百”、“率先脱贫、全面小康”目标,以深入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创新发展,按照“环卫管理精细化、市容秩序标准化、控违查违主动化、设施维护常态化、城管执法规范化、队伍建设正规化”的思路,履职尽责、务实重行、真抓实干,推动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发展进步。在城乡环卫方面,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卫的检查考核,组织开展了春季爱国卫生“洁城、洁村大行动”和周末“全民创建日”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清除城乡积存垃圾1000余吨,清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惠美佳、马蹄湖周边乱倒建筑渣土、垃圾和废弃家具、沙发等500余吨;针对城乡环卫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城乡环卫专题调研,并远赴山东沂源考察学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形成了《虚心学习沂源经验,推进城乡环卫发展》的调研报告并上报县委、县政府,引起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6月16日,县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研究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并决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全县城乡环卫承包给一家有实力、有信誉、有业绩、有经验的保洁公司运营,真正实现“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企业全程托管、县镇两级主体监管、市场化运营”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新模式;针对老火车站、双牛等露天垃圾中转站污染扰民问题,积极争取兴国镇及上街村、桥南社区的支持,在桥南新建了一座临时垃圾中转站,将老城区露天垃圾中转站搬迁,有效解决了老城区露天垃圾中转站污染扰民问题,受到市民的好评。在市容秩序方面,组织开展了乱搭乱建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拆除了立交桥、林峰路、紫光阁巷、老火车站等处乱搭乱建构筑物、临时建筑物50余间(个);依法拆除大桥头打铁铺3个,以及多个售楼部;部署开展了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扬尘污染及油烟噪音污染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对李家湾、步行街、双牛街、文化宫、人民广场等马路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取缔占道摊位140余个、规范摊点205余处、整治出店经营115余户,依法拆除违章占道搭建20余处。同时对阳新大道、莲花湖大道等路段40余处活动广告牌进行拆除,对李家湾仙岛湖路门店牌匾进行规范设置;督促8家建筑企业规范设置施工围挡和车辆冲洗槽,依法查处车辆抛洒、车轮带泥20余台次;分别在老城区的人民广场、像座、文化宫、林峰、中百仓储、立交桥、李家湾、光谷广场等重要路段设置了8个城管执法岗亭,全面落实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定考核、定奖惩“六定”管理常态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在违建管控方面,注重控违宣传。采取电视台、报纸、悬挂横幅、散发宣传单、执法车巡回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城乡规划法》和违建强拆典型案例,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强化违建巡查管控,按照“一日两查、重点管控”的办法,对在建工地特别是经济开发区的违建房屋进行分类建档,明确责任,跟踪管控,建立巡查管控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拆除的常态化机制,有效遏制各类违法抢建苗头;依法强拆典型违建。对严重违反规划无法采取改正措施以及顶风抢建等违法建筑,严格按程序依法予以强制拆除,达到“拆除一处,震慑一片”的效果。上半年,累计停工管控58户,依法强制拆除270余处,拆除面积35980㎡。其中:拆除城区违建50余处,拆除面积9980㎡;协助新港物流园区拆除棋盘村、春湖村违法抢建220余处,拆除面积26000㎡。在市政设施管理方面,加强市政设施日常巡查和管理。建立巡查台账和销号管理机制,实时了解城区市政设施运行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设置警示标识,并及时组织维护;全面疏通城区排水管网。督促相关部门将横穿下水道的各类管线进行迁移改造,并对下水道内的杂物、淤泥等进行清淤疏通,为保障梅雨季节城区安全度汛快速排渍创造条件。上半年,累计维修城区主次干道大理石路面砖172.64㎡、养护路面216.3㎡,维修清淤下水道423.9m、维修检查井16个,更换破损下水道盖板52块、漏水眼29个、路沿石49m、挡车柱16个,并对宝塔湖电排站破损污水管道进行了修复改建,全力保障市政设施安全运行。在队伍建设方面。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纠正“四风”。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全面落实执法过程全记录,不断推进规范执法。深入开展作风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及“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和贴近群众“面对面、听期盼”大走访活动,着力解决队伍中存在的纪律不严、作风不实、形象不佳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了队伍没有发生违法违纪问题,队伍形象有所改观。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四个不适应”:一是城市建设发展与城市管理水平不相适应。一个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而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水平低下,在我县前不久召开的“五城同创”推进会上播放的《城市乱象何时休》专题片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公共设施与人民群众需求不相适应。当前,阳新城区尤其是老城区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缺少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集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夜市、流动疏导点等等,还有地下设施不匹配,“城市看海”、逢雨必涝已成为阳新城区的通病。“城市病”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不相适应。三是管理理念机制与城市运行发展不相适应。当前,我们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不顺、法律法规不全、服务意识不强、管理方式简单,与城市运行发展不相适应。四是队伍素质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城管执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执法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执法者不仅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社会经验和系统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群众工作能力。而我们城管队伍结构比较复杂,既有事业编制人员,也有聘用的协管队员,还有市容公用局整体划归我局后原从事环卫一线作业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低、素质参差不齐,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重点,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务实重行、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突出抓好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及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力争9月底前完成换装标志和标识统一,以及城市管理机构综合设置,并实现住建领域行政处罚权的集中行使。10月底前,完成数字城管平台建设任务,并开通12319服务热线。(二)突出抓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认真落实县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精神,搞好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项目的招投标工作,真正把资质等级高、实力强、业绩好、管理水平先进的集团公司引入阳新的环卫市场,促进城乡环卫质量的大提升;加快城区大型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城区公共设施建设;同时在新的运营保洁公司入驻前,开展一次全县范围内的大规模存量垃圾集中整治活动,彻底清除卫生死角。(三)突出抓好市容秩序整治工作。前期我们已开展乱搭乱建、乱摆乱设、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十乱”现象整治,也建立了错时管控、机动巡查、“六定”管理等长效机制。后期我们继续重拳整顿,对已整治好的重点路段和部位,坚决防止“整治-反弹,反弹-整治”的恶性循环的局面,把城管执法岗亭的作用发挥出来,把“六定”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同时按照疏堵结合原则重点解决中百集贸市场、立交桥等中心区域的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等扰乱市容秩序问题。(四)突出抓好违法建筑的管控工作。针对城区的违法建筑建设的势头,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梳理出对存量的违法建筑怎么处理和怎么遏制新增的违法建筑问题和对策,给县委、县政府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同时加大控违宣传、巡防、拆违、监督力度,坚持巡查工作常态化,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坚持依法行政,对屡劝不止的违建户坚决打击,严肃处理。(五)突出抓好城管执法规范化工作。制定城市管理执法培训年度大纲,举办法制培训,实现执法人员受训率达100%。特别是对今年刚出台的《城市管理执法办法》,要求每个队员熟练掌握相关内容,在执法中切实做到行政处罚有章可循,依法办案,证据充分,程序合法。在执法过程中,要对执法活动全过程进行记录,客观、公正、完整地记录执法工作情况和相关证据,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对现场执法活动中容易引发争议和纠纷的,实行全过程音像记录。(六)突出抓好队伍教育管理工作。在继续抓好“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和贴近群众“面对面、听期盼”大走访活动的同时以城管执法队伍统一换发制式服装的契机,集中开展队伍形象、体能技能集训和纪律作风整肃活动,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群众满意”的城管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