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横幅

安全月第一课第三部分:安全知识学习

2022-04-20 15:45:28

第三部分安全知识学习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本质安全安全: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安全的实质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监控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失误——安全功能故障——安全功能安全知识学习事故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未遂事故:是指未发生健康损害、人身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的事故。事故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安全知识学习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一般指受伤职工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计算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者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失能伤害。指一次事故有人死亡(含受伤后一个月内死亡)的事故。安全知识学习特别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安全知识学习安全事故人的因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物的因素机械设备工具等有缺陷或环境条件差而引起事故。管理的因素管理上存在缺陷。安全知识学习安全知识学习戴手套作业长发未戴帽子运转中清扫铁屑工作服未三紧新员工未培训车床缺少安全附件车床安全附件失灵地面有油污或杂物人的因素管理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绞伤人的因素管理的因素物的因素人的因素管理因素物的因素安全知识学习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使用不安全设备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用手代替工具操作攀、坐不安全位置忽视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接触和处理错误等人的不安全行为(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案例案例经过: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操作事故的发生引发导致2018年11月22日,生产部员工XX在处理收料时,机长询问是否放好料,员工回应后放好后进行裁切,周X发现带束层放偏了,为了减少废料,周X又将手伸到裁刀下进行扶料;最终导致XX左手除去大拇指外四个手指全部脱落;尚X听到XX准备好回应后瞬间启动设备,这是裁刀瞬间切下;安全知识学习(二)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知识学习(三)管理的缺陷安全知识学习不安全的心理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在现实工作中,对发生侥幸心理的人时有所见。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不低,而是“明知故犯”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一、侥幸心理二、惰性心理亦可称“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干活图省事,嫌麻烦。节省时间,得过且过。事故案例案例经过:2018年8月19日凌晨,车间1硫化机油管断裂从硫化机上掉落,造成多处外伤,腿部、脚踝两处骨折。维修工XX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维修作业,爬到硫化机上维修时,没按操作规程先对阀组泄压,也没有系安全带,直接开始拆卸,被油压击中。事故的发生导致人的不安全状态因素物的不安全因素安全知识学习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以老资格者居多)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我行我素是高度紧张后的精神疲劳,产生麻痹心理。是个性因素,一贯松松垮垮,不求甚解的性格特征,自以为绝对安全。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三、麻痹心理四、逆反心理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显现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隐性对抗:表面接受,心理反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不安全的心理安全知识学习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它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面。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不思后果、蛮干冒险作业。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无任何防护,终有一失。五、逞能心理六、凑趣心理也称凑兴心理。是在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而在个体心理上的反映。个体为了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温暖,喜欢凑热闹,寻开心忘忽所以。过火的玩笑,伤害成员之间的感情,产生误会和矛盾。不安全的心理安全知识学习冒险也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理智性冒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理智性冒险,受激情的驱使,有强烈的虚荣心,怕丢面子,硬充大胆。七、冒险心理八、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是自觉从众,心悦诚服、甘心情愿与大家一致违章。是被迫从众,表面上跟着走,心理反感。不安全的心理安全知识学习表现为心不在焉,满不在乎。是本人根本没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认为章程是领导用来卡人的。是对安全问题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不把安全规定放眼里。认为违章是必要的,不违章就干不成活九、无所谓心理十、好奇心理好奇心人皆有之。是对外界新异刺激的一种反应。以前未见过,感觉很新鲜,乱摸乱动,使一些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而影响自身或他人的安全。因周围发生的事影响正常操作,造成违章事故。不安全的心理事故案例案例经过:从硫化机上掉落,造成多处外伤,腿部、脚踝两处骨折。2018年4月16日上午,车间XX与Xx到汽油房打汽油。XX临时有离开,Xx独自一人在汽油房内等待时,汽油房突然着火油房严重变形,XX手掌等被烧伤,随后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事故的发生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知识学习情绪是心境变化的一种状态。顾此失彼、手忙脚乱。高度兴奋导致不安全行为。、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技术不熟练遇险惊慌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惊慌失措,甚至茫然。无法进行应急处理,难断方向。、工作枯燥厌倦心理从事单调、重复工作的人员,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和厌倦感。重复不断无变化的、缺乏自主性、感觉不到有意义和重要性。不安全的心理安全知识学习这是个别人的特殊心态,一旦出现,后果极为严重。错觉是有刺激物的情况下发生的,一般不会消失(不同于幻觉)十四、错觉下意识心理十五、心理幻觉近似差错莫名其妙的“违章”,其实是人体心理幻觉所致。、环境干扰判断失误在作业环境中,温度、色彩、声响、照明等因素,超出人们的感觉功能的限度时,会干扰人的思维判断,导致判断失误和操作失误。不安全的心理安全知识学习安全知识应知应会:1)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2)“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3)“三知”:知生产特性,知火灾危险性,知技术防范措施。4)“四会”:会报警,会操作消防设施、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逃生自救方法。5)三(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到伤害)6)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7)三无: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8)特种作业:电焊、电工、压力容操作、起重设备操作以上作业必须持有经过国家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的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标志1、禁止标志--禁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2、警告标志--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进行注意的图形标志;3、指令标志--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4、提示标志--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的图形标志。禁止吸烟当心火灾必须带防护镜紧急出口安全知识学习职业健康基础: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构成《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要件: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营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在上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属于职业病。安全知识学习职业有害因素的来源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条件或要素,统称为职业有害因素。职业有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等。安全知识学习噪音和振动长期接触噪音又不佩戴有效的听觉保护器会导致耳聋;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如风炮)会令手部疼痛、麻痛,甚至影响工作能力。光线过亮、过暗、炫光及强烈光线对比,可引起眼睛疲劳、眼痛、头痛及头晕,甚至发生职业性眼病。3.温度高温下工作可能引致中暑;而在冻房内工作的人士,身体容易产生冻疮。4.气压加压隧道的工作人员及潜水员,当返回正常气压而无适当的减压时,可能会产生减压病。患者会关节疼痛、甚至头晕及呕吐等。5.非电离辐射电焊时产生的紫外线能损害眼睛,导致电光性眼炎。高温熔化的金属放出的红外线可引起热内障。6.电离辐射当身体接触过量电离辐射,如操作X光机或使用放射物质而无适当的防护措施,便有可能患上白血病或皮肤癌等疾病。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物理因素:安全知识学习化学性有害因素:1.气体例如沙井内的硫化氢使用石油气的铲车放出的废气影印机放出的臭氧有机溶剂一氧化碳2.液体例如清洁工使用的酸性清洁剂印刷工人使用的白电油实验室内使用的有毒试剂3.粉尘、烟雾例如采矿及建筑工程产生的矽尘电镀过程放出的酸雾烧焊产生的金属烟雾生物性有害因素:接触到微生物(病菌、细菌、真菌等),可能会患上各种疾病。例如医护人员及化验室工作员,可因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而感染到结核病、肝炎等。经常接触动物的人士,如屠夫、农夫、皮革处理及制造工人、兽医等,较容易感染到炭疽病、马鼻疽病及禽流感等传染病。在有鼠类出没的地方工作:如渠务工人便有机会染上钩端螺旋体病。维修不当的通风系统冷却水塔,可能滋生及散播细菌,引起病变。安全知识学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异常气象条件:a)高温;b)高气压;c)低气压;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危害;4.工作环境产生的危害。1.《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 2.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 3.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等。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安全知识学习常见警示标识:安全知识学习常见警示标识安全知识学习噪音具有哪些危害性?1)、损害听力,引起听觉疲劳、暂时性听力减退、永久性耳聋;2)引起多种疾病,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3)、影响语言交谈与思考4)、影响睡眠5)、强烈噪音破坏设备和建筑物6)、引起事故,噪音掩盖音响警报信号,引起伤亡事故。安全知识学习常用的噪音防护用具:能够防止过量的声能侵入外耳道,使人耳避免噪声的过度刺激,减少听力损伤,预防噪声对人身引起的不良影响的个体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主要有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头盔三大类。安全知识学习耳塞洗净双手将耳塞的圆头部分搓细,另一只手从头后部绕过,将耳朵向上、向外拉起,将耳塞的圆头部分塞入耳中。轻扶耳塞直至耳塞完全膨胀定型。为舒适安全的摘下耳塞,请一边旋转一边往外轻轻拉出耳塞。耳罩调整耳罩杯的高度,使其能覆盖整个耳朵,用手将头发等尽可能拉出放在后面,使耳罩杯垫能与耳朵旁的皮肤紧密接触。耳罩杯可向上向下滑动以保证紧密、舒适的密合。安全知识学习粉尘分类及其防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长时间浮游于空中的固体微粒叫粉尘。可分为五类:1)、矽尘:含大量的二氧化硅;2)、矽酸盐粉尘:象石英、石棉、水泥等;3)、其他粉尘:如煤尘、碳黑、石墨等;4)、金属性粉尘:如铝、镁等;5)、有机粉尘:如茶、烟草、甘蔗等的粉尘。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上呼吸道炎症、肺炎(如锰尘)、肺癌(如石棉尘、砷尘)、尘肺(如二氧化硅等尘)以及其他职业性肺部疾病等安全知识学习呼吸器官防护用品是为防止有害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经呼吸道吸人或直接向配用者供氧或清净空气,保证在尘、毒污染或缺氧环境中作业人员正常呼吸的防护用具。呼吸器官防护用品按功能主要分为防尘口罩和防毒口罩(面具),按形式又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 常见呼吸器官防护用品安全知识学习用于防护粉尘的口罩,当感觉呼吸阻力较大,呼吸困难时,就必须更换口罩。当使用有滤盒的呼吸面罩时,佩戴时感觉能闻到空气中的异味时,就必须更换新的滤毒盒每次在进入污染区域之前,必须先佩带面罩,如配戴负压式呼吸防护器具,则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确保密合良好,这是确保呼吸防护用品防护功能首要因素。切忌将呼吸防护用品置于工作场所,因为它会继续工作。将干净的口罩防入塑料袋中,放置于个人的箱子中或指定位置保存。黄条为口罩上端金属鼻夹白色面为口罩内面规范佩戴图,黑色面为口罩外面安全知识学习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国际上称为PPE(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即个人防护器具。从劳动卫生学角度,PPE按照防护部位不同,分类如下:头部防护,如安全帽等。眼面部防护,如护目镜等。听力防护,如耳塞等。呼吸防护,如口罩、防毒面罩等。手部防护,如防酸碱手套等。足部防护,如防砸安全鞋等。躯体防护,如各种防护服等。坠落防护,如安全带等。皮肤防护,如皮肤防护膜等。安全知识学习警示:一起事故后留下的一顶安全帽,当时一张钢板从当事人头上削下来,幸好有这顶安全帽,当事人只受了点轻伤,不然脑袋肯定成两半了。安全知识学习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机械设备在运行中要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使用。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不得用手测量零部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把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退出,并清理好工作场地,打扫好机械设备的卫生。机械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安全知识学习用电安全注意事项1、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不要随便乱动。2、修理机械设备,先切断电源。3、配电箱、配电板、开关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带电部分裸露;4、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洗电气设备。5、安装、维修电气器具,必须由持证的电工操作,其余人员一律不许作业。6、移动非固定安装的用电设备,如电风扇、电焊机等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移动;7、在雷雨时,不要走近高压电杆、避雷针等接地导线20米之内,以免发生触电。安全知识学习电器使用之插头松动/损坏应及时维修更换,带故障运行极易造成短路,进而损坏设备影响生产并导致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产线配电盘内禁止放置任何物品用电安全安全知识学习常见危险化学品标示与识别安全知识学习化学防护公司某些岗位有使用少量的化学品。化学品必须有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使用者必须懂得安全使用知识。到每个岗位要了解本岗位使用什么化学品,这些化学品有什么危险特性,如何安全使用?第四部分安全技能掌握安全技能掌握燃烧的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燃烧的必要条件:又称燃烧三要素。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在时间上、空间上失去控制的一种燃烧。火灾的相关概念安全技能掌握火灾中的燃烧产物及其危害燃烧产物包括1、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70-80%是吸入有毒气体后失去行动能力烧死的2、大量浓烟造成视线不清、呼吸不畅,影响疏散和逃生3、吸入大量高温烟尘,造成呼吸道灼伤,呼吸道水肿后使人窒息。安全技能掌握火灾的分类(根据国家标准GB4968-86《火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为五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沥青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氧气火灾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铝镁合金火灾等。电器类火灾:凡是由电器走火漏电打火引起的火灾称为电气火灾。安全技能掌握火灾发展的四个阶段A-BB-CC-DD-E安全技能掌握减少可燃物可燃物移动到其它场所关闭气体阀门代表性药剂是‘水’把燃烧物质的温度冷却到着火点或燃点以下,中止燃烧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产生的游离基消失,从而使燃烧的化学反应中断抑制灭火隔离灭火冷却灭火浇灭你盖住你转移你窒息灭火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中断你灭火的原理安全技能掌握AddYourTexthere火灾扑救的原则团队成员介绍灭火器的使用注意事项:①干粉灭火无毒性,也无腐蚀作用。可以用于扑灭燃烧液体、贵重仪器燃油及可燃气体的火灾(即ABC类),灭火效果较好。②干粉是不导电的,这种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带电设备的火灾。③干粉灭火器应保持干燥、密封以防干粉受潮结块;避免日光曝晒。应存放在通风、阴凉、易取用处。④手提干粉灭火器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倒置使用,也不能对着人。1、取出灭火器2、用力拉出保险销3、一手握住喷嘴,一手用力按下压把4、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直至将火扑灭安全技能掌握消火栓的使用1、打开或击碎消防箱门2、取出并展开消防水带3、一端连接消防栓4、另一端连接消防枪头5、打开消防栓阀门6、对准火焰根部进行灭火注意事项:1、消火栓前1米内禁止堆放任何物品;2、非火灾时禁止动用;3、灭火完毕,将消防水带晾干后恢复原状态。有哪些火灾不宜用水扑救?1)、电气设备和线路火灾;2)、油类火灾;3)、电石、锂、钠、钾、钒等遇水可产生可燃气体,易引起爆炸;4)、火场有重要仪器仪表安全技能掌握紧急应变及逃生安全技能掌握报通知周围人和车间主管拨打报警电话灭室内消火栓的使用方法消火栓使用方法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撤离听从引导指挥, 根据各自部门的逃生路线有序进行逃生。紧急应变及逃生拨“119”火警电话报告时,应讲清着火单位名称、详细地址及着火物质、火情大小、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报警后要有人到路口引导消防车。安全技能掌握据试验,火灾发生后11-13分钟内房间二氧化碳浓度顶部约为9%;中部约为5%;地面约为2%。一氧化碳比二氧化碳要轻,大部分集中在房间中部,相当于人呼吸的部位.顶部约为0.8%;中间约为1%;地面约为0.4%。所以在烟雾迷漫的房间里蹲下或匍匐的位置所吸入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较少。紧急应变及逃生安全技能掌握首先切断电源。如果带电灭火应注意:带电体与人体保持安全距离,室内应大于4米,室外应大于8米。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迅速脱去衣服,防止烧伤皮肤,来不及脱去,就地打滚。身上有油类着火,采用棉布棉被棉衣等覆盖全身,用水浸湿更好。人身上着火如何扑救电气火灾的扑救火灾扑救安全技能掌握触电急救的要点: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救治。1.脱离电源断开电源迅速用绝缘良好的器具砍断电线,或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硬塑料管等物迅速将电线拨离触电者。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裹好,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高压触电,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迅速拉下开关。2.对症救治(对于触电者,可按以下三种情况分别处理)对触电后神志清醒者,要有专人照顾、观察,情况稳定后,方可正常活动;对轻度昏迷或呼吸微弱者,可针刺或掐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并送医院救治。对触电后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者,应立即采用人工呼吸;对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者,则应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 如触电者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则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救治。触电事故急救第五部分法律法规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宪法法律基础法专门法律相关法律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生产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安全生产标准矿山安全类劳动防护用品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类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类其他工矿商贸安全生产规程类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知识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法规知识从业人员权利知情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建议权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提出建议索赔权因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除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批评、控告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拒绝违章权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紧急避险权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③④⑤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法规知识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从业人员义务在作业过程中√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或者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法规知识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工伤认定基础:法律法规知识工伤认定基础: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Ⅲ.以下情况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2.醉酒导致伤亡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等情形。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七)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  法律法规知识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法律法规知识第三十三条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四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四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四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四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享有的权利第五十二条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法律法规享有的权利第五十三条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遵守的义务第五十四条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遵守的义务第五十五条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遵守的义务第五十六条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第六部分现场作业标准无特种作业操作证,不焊、割。雨天、露天作业无可靠安全措施,不焊、割。装过易燃、易爆及有害物品的容器,未进行彻底清洗、未进行可燃浓度检测,不焊、割。在容器内工作无12伏低压照明和通风不良,不焊、割。设备内无断电,设备未卸压,不焊、割。作业区周围有易燃易爆物品未消除干净,不焊、割。焊体性质不清、火星飞向不明,不焊、割。设备安全附件不全或失效,不焊、割。锅炉、容器等设备内无专人监护、无防护措施,不焊、割。禁火区内未采取安全措施、未办理动火手续,不焊、割。电焊气割“十不准”1无特种作业操作证,不焊割2雨天、露天作业无可靠安全措施,不焊割雨天容易造成脚下湿滑发生滑倒或坠落同时雨天人体电阻较小,易触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证者不准进行焊、割作业电焊气割“十不准”3装过易燃、易爆及有害物品的容器,未进行彻底清洗、未进行可燃浓度检测,不焊割容器内部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和有害气体未经清洗处理就实施焊接作业可能导致中毒或者火灾事故4在容器内工作无12伏低压照明和通风不良,不焊割当照明不足时容易发生误操作或其他安全隐患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在通风不良情况下容易发生中毒事故电焊气割“十不准”5设备内无断电,设备未卸压,不焊割设备未断电就进行焊接会发生触电事故压力容器未泄压就进行焊接容易发生气体或液体喷出易燃易爆物品未消除干净容易被火星引燃6作业区周围有易燃易爆物品未消除干净,不焊割电焊气割“十不准”7焊体性质不清、火星飞向不明,不焊割焊接物体性质不明易发生不可预见性事故8设备安全附件不全或失效,不焊割电焊机的焊把线、接地线、焊钳以及乙炔瓶上的回火阀、易熔塞等附件是确保焊割作业安全性的重要设施电焊气割“十不准”9锅炉、容器等设备内无专人监护、无防护措施,不焊割有限空间或密闭空间内焊割时必须有专人警戒和监护以便在发生危险情况时及时处置10禁火区内未采取安全措施、未办理动火手续,不焊割禁火区内火灾风险等级高在禁火区内实施焊割作业一般实行(三级)审批制电焊气割“十不准”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超负荷不吊;工件紧固不牢不吊;吊物上面有人不吊;安全装置不灵不吊;工件埋在地下不吊;光线隐暗看不清不吊;斜拉工件不吊;棱角物件没有措施不吊;钢水包过满不吊。起重作业“十不吊”1歪拉斜挂不吊2超载不吊3吊物捆扎不牢不吊4指挥信号不明或违章指挥不吊5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吊6吊物上站人或有活动物体不吊7埋在地下的构件不吊8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动作不灵敏、失效者不吊9吊物重量不明、光线阴暗、视线不清不吊10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不吊1、无证不操作。电气操作人员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无电工证的人员不准装接电气设备。2、不玩弄电气设备和开关。电气设备和开关在工作状态下都带电,任何人不准玩弄。电气安全“十不准”3、不使用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4、不利用电热设备和灯泡取暖。5、不启动挂有警告牌的电气设备。6、不用水冲洗揩擦电气设备。7、不调换容量不符的熔丝。8、设备安全附件不全或失效,不焊割。9、不盲目对触电者进行施救。10、雷电时,不接近避雷器和避雷针。1不戴安全帽,不准进现场2酒后和带小孩不准进现场施工现场安全“十不准”3井架等垂直运输不准乘人4不准穿拖鞋、高跟鞋及硬底鞋上班施工现场安全“十不准”5模板及易腐材料不准做脚手板使用6未经培训的职工,不准操作机械施工现场安全“十不准”7无防护措施不准高空作业8吊装设备未经检查(或试吊)不准吊装施工现场安全“十不准”9木工场地和防火禁区不准吸烟10施工现场各种材料不准乱堆乱放施工现场安全“十不准”1没有接受安全培训不准上岗作业2没有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准进入作业场所新入职的工人在上岗前要接受公司级、车间(项目)级、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进入作业场所要穿好工作服、工作鞋,戴好安全帽及其他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人身安全“十不准”4不准私拉乱接电线3不准在作业场所随意穿行人身安全“十不准”6不准违反安全作业(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5不准在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冒险作业人身安全“十不准”7不准操作有故障的机械设备8非操作人员不准擅自操作设备设施人身安全“十不准”9不准擅自拆除安全设施10非特种作业人员不准进行特种作业人身安全“十不准”1患有登高禁忌症者,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等的工人不登高。2无人监护不准登高。高处作业“十不准”3没有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带、不扎紧裤管,不准登高作业。4作业现场有六级以上大风及暴雨、雷电、大雪、大雾时不准登高。高处作业“十不准”5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6梯子无防滑措施、未穿防滑鞋,不准登高。高处作业“十不准”7不准攀爬井架、龙门架、脚手架,不能乘坐非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登高。8携带笨重物件不准登高。高处作业“十不准”9高压线旁无遮拦不准登高。10未确认攀登物是否带电不准登高;光线不足不准登高。高处作业“十不准”严禁在生产装置内吸烟及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进入生产厂区。严禁未按规定办理用火手续,严禁在生产厂区内随意用火。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油气区内工作。严禁穿带铁钉的鞋进入油气区及易燃、易爆区工作。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性溶剂油擦洗设备及地面等。严禁未经批准的各种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及易燃、易爆区。严禁就地排入易燃、易爆物料和危险化学品。严禁在油气区内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消防设施或损坏消防设施。严禁损坏厂区内各类防爆设施。防火防爆的“十大禁令”祝愿您和您的家人, 一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扫码获取全文
直接下载全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