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饮水和区域供水讲话提纲
2021-12-15 23:06:03
关于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响应省委市委关于大研讨大行动的号召,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大研讨大行动活动实施方案,本人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情况为选题,带领市人大常委会民宗外侨工委,市发改局、市水务局、市财政局以及天涯水业公司等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对我市各区(管委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现状:据统计,全市491个自然村282090人,截止目前已彻底解决328个自然村194543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式供水普及率达68.96%。全市还有163个自然村87547人饮水安全问题尚未解决。其中:未铺设供水主管的村庄有80个自然村43972人,主要是北部山区饮水安全工程尚未解决的村庄;未铺设村内支管的村庄有104个自然村69108人;未安装入户管网的村庄有121个自然村73884人(含计划搬迁农村饮水不安全的村庄有34个自然村14604人);正在试供水的村庄有吉阳区大茅、中廖、罗蓬等3个村委会42个自然村13663人。2013年至2016年,我市共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各项资金22539万元,其中:市财政20558万元(含开行信贷),区财政1981万元,共彻底解决了145个自然村48274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工程建设进度缓慢。2013年我市制定了《三亚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6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013-2016),拟用4年的时间解决当时调查统计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自然村300个。截止到2016年底,实际彻底解决145个自然村的饮水安全问题,不到目标任务的一半。实施方案中的北部山区饮水安全工程2016年底才刚刚开始施工,一些从2013年开始建设的项目,进度缓慢到2016年底仍未完成审计。调研发现,我市各区(管委会)村内支管和入户管网工程建设普遍滞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已铺设主管网由于年久未用出现破损,设计标准跟不上新的人口发展形势,出现通水后漏损严重、水量水压不足等新问题。如天涯区原凤凰镇地区2016年底计划完成91个自然村的村内支管及入户管网建设,实际只完成村内管网50个,入户管网37个。 (二)资金落实不到位。根据《实施方案》(2013-2016),市水务局负责集中供水水厂和应急项目的建设,天涯水业负责集中供水水厂至自然村村口前供水主管网的建设,资金来源为市财政;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村(居)委会负责辖区村内支管网、入户管网的建设以及单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为区(管委会)财政资金或村(居)委会自筹,市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补贴;入户部分(包括入户管网、水表及其安装费用)由用水户自行筹资解决,区政府(管委会)酌情给予补贴。虽然截止到2016年底,市水务局和天涯水业除北部山区工程外已基本完成全市供水主管网的铺设,但由于各区财力有限,个别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重视不够,依赖等靠市级财政,年初预算时没有充分安排农村饮水建设资金,我市部分村的村内管网和入户管网建设资金不能到位,建设进度缓慢,更没有资金给用水户酌情补贴户内管网、水表及安装费。(三)重建轻管现象严重。目前,我市大多数农村饮水工程由村民小组委托村民管理,由于村民业务能力不足、待遇不高、管理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部分村长期排查不到漏损原因,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据了解,我市建设完成的机井或引山泉加净水消毒一体化设备,由于丰水季群众用井水不缴电费停电闲置,加上无人管理,部分处于报废或半报废的状态。有些早期建设的农村管网,管材老化、漏损率高、水压下降、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如吉阳的六盘由于村内管道老化2016年每个月损耗高达5000多吨;天涯的华丽村委会2016年5月通水,每月用户抄表和总表相差50%以上,其中6月份流失水量竟然高达15000多吨,该村经排查维修,漏损量有所降低,但漏损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四)农村水价高征收难。2016年,我市停发了村内管网和入户部分的日常管护及水费征收人员的补助(每人每月财政补贴300元),而部分区年初又未将管护人员的补助纳入财政预算,且无预留资金补助管护人员。因此,由于以水养工,管网漏损率大公摊多,再次加压又增加电费等问题,我市农村供水水价普遍偏高,部分村每吨高达3元左右。由于水表、管网坏损无人管护,村民节水意识淡薄,发现漏损不及时上报等原因,各种施工漏损产生大量水费无法分摊,我市部分村庄水费难收、欠费严重。如原天涯镇人民政府和黑土村委会从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止,共拖欠水费154万元,致使黑土村从2015年2月被迫停水至今;吉阳区红花村委会拖欠历史水费21万元;崖州区水南高山村、南山二队、四马一、二、三队等村因欠费严重,也处于停水状态。 (五)水源水质状况堪忧。我市农村水源水质检测工作滞后,水质监测经费安排少、人手有限,部分区水源地水质例行监测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城市开发、农业面源污染,饮用水水库水源水质受影响,部分农村浅层地下水水质明显变差,不少农户缺乏保护意识,长期饮用未经检测的自打井水。一些列入开发未计划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的村庄,由于水质变化不能饮用产生了新的饮水问题,另外,主要靠引山泉水、打机井或大口径井的育才和高峰地区,个别取水点周边由于种植大量芒果,受农药化肥影响,水源水质指标超标现象也屡有发生。三、整改进展及建议、意见(一)重新调查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情况。鉴于我市《实施方案》(2013-2016)中各项目标任务无法按期完成,2016年底,市人大常委会建议我市有关部门对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重新开展调查摸底,明确各区(管委会)实施对象和目标任务,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上个实施方案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新一轮的实施方案,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全普及。2017年,市水务局委托专业技术机构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情况开展摸底调查,将全市农村饮水类型、程度、人数等情况登记造册,形成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台帐。同时,调研组要求市水务局的统计台账,要结合调研组此次到各区(管委会)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的情况,进一步查漏补缺,更新完善。(二)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7年,市水务局编制上报了《三亚市2017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和《三亚市2017-2018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计划2017年实施118个自然村的饮水安全管网建设,2017-2018年实施155个自然村供水管网和用户水表组升级改造。调研组要求市水务局、天涯水业加快项目进度,加强对各区(管委会)在建工程的指导,统一设计标准和管材要求对于那些因管道老化无法降低漏损率的村庄,优先立项实施管网改造,逐步用PE管代替原来的PVC或铸铁管,保护资源、减少损失。各村委会两委班子成员、各村民小组组长要发挥村委会的协调作用,做好群众配合施工的思想工作,加快各区、各村应急工程建设进度。调研发现吉阳区南丁村封塘小组供水主管因年久失修约282户村民无法使用自来水,目前区海水局在市水务局的指导下,已安排应急修复工程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三)加大投入解决饮水安全资金问题。2017年,市级财政共安排7000万元用于北部山区饮水安全工程,5000万元用于全市农村饮水供水村内管网和入户工程建设及农村供水管网和用户水表组升级改造,切实加大了按原《实施方案》(2013-2016)应由各区(管委会)和用水户自行承担部分的补贴力度,解决往年各区(管委会)因配套资金少无法按时完成村内支管和入户管网铺设的问题。2017年各区(管委会)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也加大了对入户部分包括入户管网、水表及安装费的补贴,工程预算直接做到户,减轻用水户的负担,提高管网铺设后的通水率。同时,市水务局2017年编制上报等待审批的《三亚市委托运营管理实施方案》将加大对育才、高峰等贫困偏远山区用水户及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的补贴,特别是加大对用山泉水加净化设备、需要二次加压等用水户的电费、水价补贴,切实减轻农户负担,实现全市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四)强化管理发挥饮水安全工程效益。为扭转我市目前轻管理轻服务的现状,2017年,市水务局向市政府编制上报了《三亚市委托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我市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稳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营、服务、监管体系。该方案以农村饮水新建及改造工程运营管理同步实施抄表到户为目标,各工程竣工验收后由各区(管委会)水务部门与天涯水业签订《农村供水委托运营管理协议》,各自然村村口安装总水表,用水户统一安装户外水表组,各区(管委会)选拔推荐的管水员,由天涯水业统一培训上岗,各区(管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天涯水业的供水设施、供水管理、安全措施等进行运营考核,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据了解,市政府、区政府、村委会及水业公司已就我市部分历年调查统计出的农饮水历史遗留欠费问题召开协调会,如天涯区黑土村历史遗留欠费已初步协商出各方承担比例,有望恢复通水,保证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同时,调研组建议我市加大对盗用农村公共用水的打击力度,一经发现停水罚款或通过司法渠道加大警示作用。(五)加大监管确保农村饮用水质安全。按照《海南省三亚市农村供水委托经营管理协议》,我市将逐步建立起市、区、企三级运行维护督查考核机制。天涯水业按照协议采取措施,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做好水质检测等工作,市水务局、市卫生局对供水企业供水安全进行监督考核,确保自来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同时,调研组建议市水务局与市卫生部门尽快联合对全市打井或饮山泉水供水工程水质集中开展一次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积极推动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PPP项目,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的环境质量。我市有关部门、各区今后要加大投入,提高对加强农村水质监测的重视力度,完善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制度,采用定期检测与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方式,为群众放心用水、安心喝水提供保障。